劉道彩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19日02版)
  日前有消息稱,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於12月出台“明星限薪令”。雖然對製片方而言,“限薪”是好消息,但業內人士認為消息可靠度不高,“廣電總局只能制約播出平臺,演員片酬卻是由市場決定的。”不過相關人士也表示,隨著“一劇兩星”政策的出台,影視公司成本增高,可能會對明星片酬有一定影響,不過要想讓目前占成本大頭的明星片酬整體降溫,尚需時日。(《中國青年報》11月18日)
  明星片酬過高問題這些年一直頗受詬病,但總是無果而終,其主要原因在於,這個本該由行業協會或明星與製片方之間來協商解決的問題,相關方總是拿不出好辦法,而光想等靠行政的力量去干預。可行政手段干預市場,除了要合理合法,其效果也往往有限。這些年,一些西方國家同樣面臨著明星片酬過高的問題,通行的解決方案無非是增加額外稅收,即在正常個人所得稅之外專門設置“高額收入稅率”進行調節,但這並不能阻礙個別明星繼續拿高片酬甚至更高的片酬。
  照理,在市場經濟下,演員賺錢不可能是漫天要價,片酬的高和低,這不僅是演員的問題,更是製片商的問題,你認為薪酬高完全可以不用他(她)就是了。問題的關鍵是,無論是電視臺還是製片商都已被市場和資本所綁架:現在,電視臺買片播出,要投放廣告的廠家、商家說了算,他們對資本投放的主要指標是收視率。而且,如今大部分電視劇都實行預售,未拍先買,電視臺採購時自然先要看能夠帶來收視率的明星陣容、大導演、大編劇等“硬件”條件。而在此導向下,一些投資方在投拍電視劇時,大都是本著討好電視臺的原則來遴選角色,有的公司甚至不看劇本,也不管角色適合與否,選主要演員一定唯大牌是用。但影視圈明星、大牌畢竟人數有限,各方的追捧和爭搶一方面在哄抬著明星片酬;另一方面,明星們畸高的身價又讓製片商越來越無力承擔,以致抱怨不斷。
  部分電視劇投資的七八成都給了明星大腕,不僅破壞了影視劇生產生態,過低的製片開支也影響了片子的質量,導致目前電視熒屏上,充斥著大量明星雲集的爛劇。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電視劇生產的第一大國,但量多質糙,垃圾劇、雷人劇等不良傾向飽受批評。2013年,雖然全國電視劇大劇不斷,但收視率卻呈陡坡式下滑之勢,收視率過3%的只有1部,過2%的不超過10部。若按業內0.5%的收視率及格線標準,去年我國有75%的電視劇是“掛科”的。
  明年1月1日即將落地實施的“一劇兩星”政策,讓電視臺的購劇壓力陡增,被認為可以倒逼行業調控明星片酬過高問題。但明星片酬的決定因素最終還是市場,在電視臺唯收視率的評價機制不變的情況下,無論是影視投資商,還是電視劇廣告商,明星大腕都仍是其投資的前提。當然,製片商為了壓縮成本,也難免有演員降薪情形的出現,但明星、大腕惹不起,廣大的二三線演員群體很可能會成為被降薪的主要對象。  (原標題:是誰在哄抬明星片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b10fbvy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